from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TOB2/2428869

 

網上螳螂拳論述經典

十八路羅漢功主要是羅光玉一系主要功法,台灣傳習甚少,最多不過是前
三路而已,它是一大套動作,也可以算是一套氣功,但更感覺比較像活動
筋骨的熱身操。另外:崩步拳主要是七星、梅花、秘門系統的拳套,外型
上大同小異,只是在勁道略有表現不同!如:跨虎斜補捶。

螳螂拳著重於快速剛猛,看清楚喔,不只有快而已,還有勁道的重猛,兩
者兼具。君不見一些表演,許多螳兄螂弟一上場,希哩呼嚕一口氣打完,
是很快,但沒勁,有點像台語說的:蒼蠅涮糞坑,大概是這樣翻吧!

體重重不是問題,螳螂拳源自山東,山東人多是人高馬大的,另外,羅光玉據稱180多公分,近90多公斤,夠大隻吧。不也是一代螳螂宗師!其師范旭東,據說也200多公分,有范巨人之稱;再來萊陽縣誌描述,姜化
龍癡肥若無能狀,但敏捷若猿猴...
其實,學時不求快,一招一式做好,交代清楚,可以定式,磨架子也鍊功力,,更重要是讓身體能有所記憶,熟
練時,再串聯相關動作手法,自然快得起來,即所謂的:盤架慢、出手快!

螳螂拳實戰不外:叫手、接手、開門、破門,不只外型上的補、漏;功力較深的還要求在勁道上的補、漏;如:六合螳螂門對此甚為要求及強調...
像祕門螳螂要求則是勁短而促,厚重則不必說,其勁力之要求與鶴拳有異曲同工之妙啊!令人有猝不及防的感覺,無怪乎張德奎師爺能在南派拳法林立
的台南屹立不搖!

以螳螂拳而言,刁手、採手用到指腕小臂相當的多,大約幾種練法供為參考:

1.找一面牆,距離它約10至15公分,五指撐開,以伏地挺身姿勢往牆上去,
以手指撐住一些時候再以手指發力將自己彈回,如此對指力增長極有幫助!

2.鐵牛耕地

3.馬步銬腕

4.固定手肘練習轉腕

以上均能長進指腕小臂的功力,但這只是初步,進階練法等熟悉這些後再談.
以免貪多咬不爛!

螳螂拳甚重視腰胯,指腕小臂的功力雖然重要,但若腰胯不活,
不能上下相連,勁發整體,亦是枉然啊!多論拳,少談是非!拳是永遠的,
是非是一時的!不相容的是人心!而不是拳啊!!
揪腿及蹬蹋就如旭鳳兄說的一般,是一體兩面的東西;只是這一體及兩面所
指為何?揪腿及蹬蹋為螳螂拳的基本腿法,雖說是基本,若能運用巧妙那可
是令人防不勝防的殺招啊!一體要解釋成腿法或摔技均無不可,重點在兩面
,即裡/外門之分,這裡所說的裡/外門,指的是敵之門戶,而非敵足之內外
側,請仔細留心!

倘若敵以順步攻來,揪腿一般適用於外門,而不易用於內門,常見如:破刀
手揪腿,其他如:引針腰斬也是由外門比較好用,是以,敵若拗步,則破刀
手揪腿全然無用,而引針腰斬則用之亦勉強............此時則以蹬蹋自內門破
敵,如偷步蹬蹋、或掛手蹬蹋,或滾龍肘,甚至掛蹋均無不可!一招連消帶
摔,乾淨俐落!

其他比較特別的有:吞蹋扇風乃合揪腿及蹬蹋於一式,一明腿一暗腿,陰狠
非常!!!秘門之七星天分肘(不易見到),以提勁破敵之門戶及前鋒馬,再
以七星步蹋敵之後馬,一足破二馬,也是高招!!
還有{摘盔}的七星雙刁手,此式於敵攻來時,手自外門,足自裡門,封手、
揪腿、刁眼,抹眉同時完成;若敵拗步時,則手自裡門、足自外門破敵;其他像六合螳螂之展拍,其扭腰掃足展手之幅度極大,較無此窘境,裡外門均可
!六合螳螂之底漏圈或是蹬蹋指眼捶就是蹬蹋的表現,偷步或順步均可表現!
其實,初練螳螂時見手是手,需練至見手不是手,方是小成!螳螂拳是一種
速拳沒錯,但絕不是一種速成拳!雖然快速剛猛頗似所謂的外家拳,但其對
來勁的來叫順送可是比一些所謂的內家拳更為講究,內外剛柔無一不備,用
勁更是講究,長勁/短勁/寸勁及纏絲勁,沒花個幾年是摸不出一些東西的!

其實練得好,方是內家!練不好,練什麼拳都嘛是外家!


簡單論述一下:
1、台灣號稱螳螂拳套路最多,施政忠老師,約莫200多套吧!

2、八步螳螂拳;景美興隆公園--王傑老師;八步功夫學苑--左顯富老師,
另外還有衛笑堂師父的另一位高徒,陳國欽老師,此老師早年以能打 敢打著稱!

3、七星及梅花螳螂拳;李崑山師父及其子李登五師父的傳人,手邊沒有資
料,從力與美雜誌上大約知道有,李鴻傑(好像已故),於峨一、崔松山...等
,但不知與哪裡宏道傳業?
另外,還有一脈是賈金亭師父(師承姜化龍祖師)所傳下來的嫡系老螳螂拳,
可至中華國術螳螂門推廣中心找朱勇強師父。

4、祕門螳螂拳;張德奎師父的傳人眾所皆知,如:蘇焜明(即:蘇昱彰老師),
台南的周高山 老師等...
另外,還有張德奎師父於晚年所收施政忠老師,但是有一說法,是張德奎師父晚年因身體不好,是以很多祕門螳螂拳的手法及身法,因功架
太低而沒有很詳細教。至於張德奎師父的公子張福厚先生則完全不會!

5、六合螳螂拳;如上所述,傳人少而記得全部又更少...只有: 戴士哲老師(國立臺北師範學院)、陳威伸老師(天母教練場),另外,
汪肫仁老師(淡大國術社),其他就不清楚了...

6、長拳螳螂門;
此系統乃王松亭師父之直系,王松亭師父有青島四霸天之美稱,其
傳人即鼎鼎大名的高道生老師,王松亭師父一般把他歸在七星一脈,
至高道生老師方才成立長拳螳螂門,至於理由自個兒看相關網站吧,
這兒就不多說了!
至於哪一系統之優劣,只能說拳無好壞,端看個人,是人在練拳, 而非拳有優劣,想學哪一系統就煩請自個兒參酌吧!

武壇宗師劉雲樵大師年輕時被丁子成祖師以一記【展拍】摔個半死想必大
家都知道,更因如此而成就了劉大師另一段武學因緣,同時也與張祥三宮
寶齋兩位宗師結成師兄弟。雖說劉大師因六合螳螂與之個性不合,雖曾學
習,但未深研,來台後更早已忘卻與張祥三師爺,重逢後方才拾回塵封已
久的記憶,但其生平所會之名家钜子不在少數,故其眼界甚高,其實上述雖然講了那麼多家的螳螂拳,嚴格來說螳螂
是不分家的,七星梅花自始本就一脈,而祕門更是源於七星與梅花,只是
其拳架更低更小,勁道以短勁、寸勁為主。

八步則如衛笑堂宗師所述,其功架較高而開展,勁道上則厚重許多,這四
門其實差異或有但不太大,差異較大當屬六合螳螂,六合螳螂其接手距離
比上述四派更短,幾乎可說是貼著打。

另外螳螂拳有軟硬之別,以古人來看現代幾乎都是軟螳螂,什麼石鎖排打就不用說了,螳螂抓要能一口氣抓
破如碗口大的竹筒,愀腿要能斷碗口大的小樹幹,現在人哪有那時間及吃
苦耐勞的毅力去練啊!軟螳螂也好,硬螳螂也罷!硬功的鍛鍊都是必須也
必要的。
否則單憑出手快,從明末至今,大名歷久不衰,恐怕不太可能… 另外,祕門及八步的名稱並不是張德奎及衛笑堂所提出,他們均稱自己所
教的是螳螂拳,祕門指的是行拳時要封住自己眼、心口及下陰三門,以螳
螂捕蟬一式自行體會,所以架子低!
而八步是因為非常強調八個步法及手法的練習,若真有八步一稱,何以衛
笑堂宗師的著作-實用螳螂拳、續實用螳螂拳、螳螂手法密笈等隻字未提
呢?其實這只是後人就所學之特色提出作為標誌而已!毋須爭得面紅耳赤,
把真真正正的螳螂拳學上手才是正的,不是嗎?
號稱螳螂拳套路會得最多的,絕對是施政忠老師,而不是周寶富老師......
葉底藏花如上所述是六合螳螂門的套路,網站上介紹的片子約略見過,我
只能說這不是六合螳螂門的葉底藏花,另外周寶富老師自稱師承王松亭老
師,而高道生老師也師承王松亭老師,怎麼兩個不論拳風,套路,等等.......
那耶差價追!其實台灣的螳螂拳可以算是保留相當的完整,比香港、大陸
都還好!香港主要是以羅光玉及趙竹溪為主。

另外危亦林是郝蓮茹一系, 大陸主要是其所謂的太極梅花螳螂.........淵源追自梁學香什麼吸收了太極
拳的功法云云...據梁學香於鹹豐年間完成之螳螂拳譜,推測梁學香應當是
清道光,鹹豐年間人,此時太極拳應該還在陳家溝,沒被走私出來吧。

第二點學過太極拳的人都知道,太極拳算是跟其他拳種不相容性很高的拳
,只要你先前有學過他派的拳,跑去學太極,有哪一個老師不是先叫你把
之前的捨棄掉.........現在如此,更何況那時?而梁是堂堂一派宗師,除非
頭殼歹去.........第三點見過梁學香的直傳嫡系,也就是薑化龍所傳下來的
拳,如李崑山、賈金亭等...剛的要死,何來太極的成分?就算是萊陽三山
中的王玉山(雖說他是宋子德所傳,可是宋子德和薑化龍是拜把的,且宋
子德的螳螂拳也是薑化龍教的),也不見得有一絲絲太極味!像張德奎的
師承也直接與姜、宋二位祖師有關聯,太極味也一樣不見,大概是螳螂
拳譜一開頭就說:螳螂之體為太極手、寒雞步、身猴勢吧!薑化龍嫡傳的
螳螂拳非常重視氣功,從李崑山、賈金亭二位所傳之內容更足以佐證,三
回九轉功為代表,它是一種配合排打的功法,也是螳螂門中的鎮山之寶。


功夫這種東西是需要天資沒錯,但是後天的努力更為重要~ 再說,據我
所知螳螂拳有五種不同的打法:有七星、六合、梅花、八步、秘門,剛開
始建議練七星~把明快勁打出來+之後再轉成六合!

慢拉架子快打拳,沒什麼天才才能練這一回事,如近代螳螂拳宗師黃漢勳
所言,盤架慢出手快。另外,八步、秘門並不是台灣簡化的套路,八步螳
螂功架稍高但出手極厚重。套路有:七手、力劈、大翻車、小翻車、六路
摘要等。至於秘門螳螂功架極低且出手極短,重在短勁及寸勁,套路有:
蹦步、亂接、摘盔、八肘、摘要。目前台灣不容易看到秘門螳螂的原汁原
味的打法,大部份均經過某位螳螂宗師之修改!

另外,六合螳螂在台灣公開傳授之老師不多,練法上並不像七星~把明快勁打出來+之後再轉成六
合,因為六合螳螂的勁與七星、梅花、八步、祕門等壓根不同,它著重纏
,裡纏、外纏,甚至全身纏,從其【鋸捆封】一式更能明顯體會!

六合螳螂套路有:鐵齒、善手奔、鏡裡藏花、截手圈、葉裡藏花、雙封、
六合短捶…等。其中鏡裡藏花可見於張祥三所作之六合螳螂拳一書,此拳
即大陸六合螳螂門所謂之照面燈。另外在六合螳螂門中前三套,即:鐵
齒、善手奔、鏡裡藏花,是基本拳;而後三套:截手圈、葉裡藏花、
雙封,可謂是不傳,尤其是『雙封』,可說是絕傳!

攔截門中一條溝,崩砸劈掛往裡投,
螳螂使出雙封手,金剛也敗下風頭!

十二字訣
提、拿、封、閉、粘、黏、幫、貼、來、叫、順、送

八剛(八步螳螂)
衝、撞、崩、砸、棍、挑、劈、插

十二柔(八步螳螂)
閃、轉、挪、騰、粘、黏、貼、靠、勾、摟、採、掛

七長:
鑽、劈、崩、 橧、掛、圈、漏
1、拉鑽直捅謂一長 2、裏處翻牽謂二長
3、崩捶側擊謂三長 4、插橧破打謂四長
5、圈曲窩炮謂五長 6、斜圈泠橫謂六長
7、勾漏纏鞭謂七長

八短:
頂、榜、枕、采、懇、隨、格、貼
1、側後頂腆是一短 2、跛腿陽榜是二短
3、跛腿枕肘是三短 4、進步採肘是四短
5、入手懇肘是五短 6、隨肘護中是六短
7、格肘遮身是七短 8、貼肘護肋是八短

八剛
泰山壓頂,迎面直通,順步雙掌,疊肘硬碰,
貼門靠壁,硬崩伏底,左右雙捆,摔捋兩分。

十二柔
見剛而回手,入手而偷手,截手而滾手,捆手而漏手,直統而勾手,采手而入手,
摟手而進手,磕手而入手,撲手而進手,挑手而入手,開手而疊手,粘手而破手。

八打
一、打眉頭雙眼; 二、打唇上人中;
三、打穿腮耳門; 四、打背後骨縫;
五、打協內肺腑; 六、打撩陰高骨;
七、打鶴膝虎脛; 八、打搓骨分筋。
以上乃八打。

八不打
一、不打太陽為首; 二、不打對面鎖口;
三、不打雙風扇耳; 四、不打兩 協太極;
五、不打中心兩壁; 六、不打兩腎對心;
七、不打尾閭封腑; 八 、不打海底撩陰。
以上為八不打。

螳螂分身十二盤肘:
頓肘 腆肘 提肘 盤肘
撞肘 胳肘 插肘 臂肘
杜門肘 挑抱抱肘 滾龍肘 雙腆連環肘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tant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