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三戰 「逸文出版社」

福建鶴拳與其他福建南少林拳法一樣,以「三戰」為基本功的組合訓練,拳諺有稱:「三戰為萬法之始,入門之基」。所謂「三戰」,意即頭正、身正、步正。通過「三戰」的練習,達到動作的規範。

鶴拳古譜說:「教徒之法必以三戰為先,端正為務,然後練其手足相應,兩骨出力一氣串出,此「沉」一字也。「沉」乃是三骨串插推叫身力,呼吸出勢,威如虎,非人可比也。」

「三戰」動作簡單,內容則至精至微,包含著鶴拳的技、理、法,為不可或缺的一個功力訓練組合。先師時時告誡我們說:「練拳三戰起,三戰練到死。」、「三戰比起什麼補品都要補,只要練好三戰,百病不侵,益壽延年。」

「鶴拳理法述要」說:「練拳要先知理法,初用功以輕柔為主,呼吸清徐,意氣下沉,步馬寬柔,腰腿靈活,肩沉肘墜,池吞田吐。次則舒背運氣,神靜志閑,關節柔綿,丹田充實,浮沉伸縮得宜,寬緊緩急相應」。

練習三戰要求做到:

) 頭項提正、貫串呼應:練拳時,頭項要挺拔起來,頭用意向上頂,下頦內收,頭頂好像戴上一頂石帽子。頭項能夠挺拔起來,就有上下相引之力,沒有頭項的挺拔,上下力就無法連通貫串。「挺拔」並不是隨便抬抬頭、擰擰頸,「挺拔」在意不在動作形態,拳經有謂:「是以頭頂出力,能靜不能動,如戴千斤之勢」。頭項挺拔,「腦後大拇筋與諸龍骨串落,腰中盡尾骨,與腿頭足掌心相呼相應」,這樣,就有上下相引力。當然,頭為一身之主,它是整個身體的「首領」,也就是由頭領起全身上下之力。除了頭足相叫應外,掌心與丹田、脅腹,拇指與背、腰、腿,尾指與頭頂、腰足等等也要有互相呼應之意,才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,「全身練成一塊」的「整體力」。

) 沉肩墜肘、緊守心胸:頭項挺拔,雙肩自然放鬆沉落,有挑千斤重擔之意,兩肘下墜內夾,腋下不可夾死,肘尖不可貼脅,應有一個拳頭大的空間,以利勁力能來能去,出入自然舒適。胸部放鬆,胸部肌肉一緊張,氣必上浮。沉肩守胸,可增大肺活量,挺胸擠背必得其反。

) 兩手昭陽、吞吐節力:雙手沉肩、墜肘、坐腕成「昭陽手」,分成三節,肩至肘為內節(根節),肘關節為中節,腕關節為尾節,要做到內節如鐵一般堅實,與肩身成一整體;中節吞墜,尾節如膠如漆,靈活多變。雙手來去出力發勁,出手時吐氣(吐),收手時吸氣(吞),一吞一吐互相配合無間,堅持「中門不讓,子午不離」。練習時與肩、頭、背、胯、膝要貫串一氣,互相呼應,如有橡筋互相牽引、拉扯,吞肩坐節(墜肘),發胛力,勁達指尖。出手時節中隨身與胯同向,不可縮入開出,手節對膝,承接全身各處之力。

) 前三後七、不丁不八:三戰的基本功訓練,以「不丁不八」三戰馬為主。鶴拳馬步要求「四點金落地」,雙腳十指抓緊地面,而膝頭則靈活機動微微上提,步法視勢變而動,如水無定勢,進退如在爛泥中走動,腳掌與腿、胯、腰、肩配合,上沉下頂,與頭項聯成一個整體,做到「全身發力齊動」。進退時不可貪前失後,腳掌心與手掌心要互相叫應貫連。身勢要動中有靜,靜中有動,沉中有浮,浮中有沉。做到拳經說的「步步接身勢而出,戰出指定無響步之聲」、「前足作後足,後足作前足,進退必當頭腦、肩背、腰中、臀內一齊,平直不可反出曲入」。

 

) 呼吸注氣、丹田發勁:鶴拳的呼吸以自然舒適為合,吞吸吐呼,它的呼吸聲由丹田發出,如果聲由咽喉出,聲音鬆散,必定是「中氣受郁,五肢不能接續」,也即是說未能做到氣沉丹田,挺拔叫應。如果頭項提正,胸部舒展,中氣暢順,丹田氣滿,則能提腸束氣,就能以內勁發出。

 

三戰的頭、身、手、腳四種力勢的吞吐浮沉訓練,緊密配合著呼吸發勁、進退步法、勁力來去、上下貫串、手腳協調,它概括了鶴拳的技、理、法。三戰易學難精,必須信心、苦心加恆心毅力,論年不論月,要練到手腳協調叫應,上下貫串和順,配合呼吸發勁,做到「身動如山飛,氣脹似海溢」。

鶴拳經有謂:「學者苦心勤練,論年不論月,舉手行步,五肢歸接中肢,雖手足動如車輪,而身能靜如鐵柱,手能硬如鐵枝,兩足落地,步步生根,任遷不散,可見真成實力活力,愈出愈奇,豈有不盡善盡美哉!」

 

「鶴壽千歲,以極其游。」-《淮南子》﹝說訓﹞

 

「鶴者,陽鳥也而游於陰,因金氣,依火氣以自養。金數九,火數七,六十三年小變,百六十年大變,千六百年形定。生三年頂赤,七年飛薄雲漢,又七年,夜十二時鳴;六十年大毛落,毛生,乃潔白如雲,泥水不能污;百六年雌雄相視而孕,一千六百年飲而不食,胎化產為仙人之騏驥也。......天壽不可量,......是以形必依洲渚,止不集林木,蓋羽族之清崇也。」

王安石 《相鶴經》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utantc 的頭像
    wutantc

    武術文章彙萃

    wutant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